修鞋摊前排长队,年轻人却喊贵,旧鞋子藏着什么秘密?
上周路过老街,发现王叔的修鞋摊前又排起队。穿西装打领带的上班族抱着运动鞋,带娃的年轻父母在旁边拍照,手机里刷视频的大学生凑过来问价。王叔说每个月第三个周六最忙,从八点开门就没停过手,连喝口水都得客户帮着按住工具箱。
上周路过老街,发现王叔的修鞋摊前又排起队。穿西装打领带的上班族抱着运动鞋,带娃的年轻父母在旁边拍照,手机里刷视频的大学生凑过来问价。王叔说每个月第三个周六最忙,从八点开门就没停过手,连喝口水都得客户帮着按住工具箱。
话说1978年,黄土高坡下头的一个小村子,叫王家坳。村里有个半大孩子,姓李,叫栓柱。那年头,日子过得紧巴,栓柱家更是麻绳拴豆腐,提不起来。
腊月的风像钝刀子刮脸,我缩着脖子往巷口蹭,右腿发沉,每一步都像踩在泡软的棉絮里。远远就瞧见老周的修鞋摊支在老槐树下,蓝布棚子被风掀得哗啦响,他正低头修运动鞋,灰白的头发翘成乱蓬蓬的蒲公英。
红布包系着褪色的盘扣,我鬼使神差解开绳结。第一层是张泛黄的合影,两个穿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站在梧桐树下,姑娘眉眼和林阿姨有七分像,小伙子西装革履,胸前别着"先进工作者"的徽章。